律师普法
来源:石家庄刑事律师网时间:2022-02-23 10:35:04
1、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,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。
2、犯罪故意的特征
(1)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必须是明知的。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。
(2)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。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,还是可能发生,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,就构成故意犯罪。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,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“直接故意”和“间接故意”。“直接故意”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。“间接故意”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而采取漠不关心,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,结果发不发生,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。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“直接故意”和“间接故意”的概念,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,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作出规定的。区别“直接故意”和“间接故意”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,决定量刑,具有一定意义。
相关推荐:
什么情况下,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构成犯罪?石家庄刑事律师王强:
咨询电话:177-3458-1232
执业律所:北京市盈科(石家庄)律师事务所
律所地址:石家庄市桥西区自强路127号省招大厦十楼
法律专长:取保候审、罪轻辩护、无罪辩护、死刑辩护、缓刑、不起诉